中国机床工具坚持走自主发展之路
- 分类:行业动态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19-10-21 11:53
- 访问量:6
中国机床工具坚持走自主发展之路
【概要描述】机床工业是“母机”行业,涵盖金属切削机床、金属成形机床、铸造机械、木工机械、工量具及量仪、磨料磨具、机床附件......
- 分类:行业动态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19-10-21 11:53
- 访问量:6
机床工业是“母机”行业,涵盖金属切削机床、金属成形机床、铸造机械、木工机械、工量具及量仪、磨料磨具、机床附件、机床电器(含数控系统)等8个小行业及20多个分支,是最为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之一,在各工业发达国家得到高度重视。新中国成立后,在党和政府的战略谋划及总体布局下,经过“一五”、“二五”的努力,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完整的机床工具工业体系。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,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在严重干扰中艰难维持,虽取得了一定发展,但错失了十年宝贵的黄金发展期,进一步拉大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。“文革”之后,经过拨乱反正,进行了恢复性整顿,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,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克服重重困难,坚持走自主发展之路,总体水平快速提升,正向着机床工具工业强国的目标迈进。
一、改革开放与机床工具工业的转型(1978-2000年)
改革开放后,随着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,中国机床工具工业也开始了相应的转型,并由此迎来新的发展阶段。
1、恢复性整顿(1978-1980年)
从1977年夏天开始,根据机械工业部的统一部署,开展了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整顿工作,为改革开放作了好的铺垫。到1979年,多数重点骨干企业达到相关验收标准,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全面质量管理。此时,全国拥有规模以上机床工具企业1400多家。到1980年,41家机床厂建起恒温车间共53000平方米。与此同时,沿用多年的国家统购统销的计划分配体制有所松动,中国机床工具工业迎来改革开放。
2、“六五”期间走向市场化(1981-1985年)
受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,1979-1980年机床行业订货量连年下降。为此,当时主管机床工具工业的第一机械工业部(简称一机部)提出扩大服务方向的方针。1983年2月10日,机械工业部发出《机械工业贯彻计划经济为主,市场调节为辅原则的试行办法》,将单一的指令性计划改为三种计划形式。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,机床工具产品全部敞开,从而走向市场化。其间,也开启了国内机床厂与境外机床工具企业间的合作。到1985年,机床工具工业有25个企业先后同5个国家28家公司签订合作生产协议32项。
改革开放后,机床工具工业产品水平逐步提高,产品出口迅速增长。1979年机床出口创汇3800万美元,到1997年出口创汇达到28000万美元,是1979年的7倍。
这期间安排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48项,部重点27项,投资31170万元,取得了显著效果。从“六五”时期起,国家开始有计划地对重点企业、重点产品、关键工艺进行技术改造,从而促进了产品质量提升和新产品开发。
3、改革迎来行业的转型发展(1986-2000年)
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,国家对机床工具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逐年增多。通过技改,行业的产品开发能力、制造能力得以加强,管理水平逐步提高,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逐渐增强。
除企业外,全行业有8个综合性研究院所、37个专业研究所与企业设计部门,形成了机床工具行业科研开发体系。除了引进技术外,还开始引进国外科技人才,充分利用国际技术力量,加快我国机床工具工业的发展。
1988年,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(CMTBA,简称机床工具协会)的创立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一件大事。机床工具协会的创立顺应了当时的国际环境大背景,满足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及行业自身发展模式转变的需要,在机床工具企业与政府之间搭建了一个高效交流平台。协会创立之后,坚持“民间性、行业性、服务性、公正性和国际对应性”特点,为全行业创建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氛围。协会创立之初,创办了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(CIMT),搭建了全球机床工具行业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,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为CIMT题词“交流技术、加强合作、扩大贸易、共同繁荣”。此后于2000年创办了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(CCMT),为推动中国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贡献。